[Note] 200827 DG Podcast meets Seong-Jin Cho
Deutsche Grammophon Podcast
Sㄉ題解與作者
‵
Deutsche Grammophon Podcast是唱片公司DG的Podcast頻道,邀請DG旗下音樂家暢談音樂,來賓通常為近期發行新專輯的音樂家,於品牌旗下Podcast宣傳新作品。DG Podcast分為國際版與德國版,國際版以英文進行訪談,主持人是柏林愛樂法國號Sarah Willis;德國版的主持人是記者&Klassik Radio節目主持人Holger Wemhoff。
德國版Podcast Lass uns über Klassik reden (聊聊古典樂)
世界版Podcast Deutsche Grammophon Podcast
Sarah Willis,柏林愛樂法國號成員。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隨駐外記者父親周遊列國,13歲搬到英國。14歲開始學習法國號,進入Royal College of Music先修班,後考入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師從Anthony Halstead和Jeff Bryant。1991年,至柏林跟隨Fergus McWilliam學習,於Daniel Barenboim手下柏林國立歌劇院 (Berlin State Opera)擔任二部法國號。2001年加入柏林愛樂,是柏林愛樂銅管第一位女性團員。
個人網站:
Sarah Willis: 大家好,我是Sarah Willis。我真的很愛和DG眾星雲集的音樂家一起錄podcast。我們今天的來賓六歲開始彈鋼琴,他一直以來有兩個夢想:和柏林愛樂合奏,以及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如今兩個夢都實現了,而他才26歲。而追求夢想的路上,他還贏得201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韓國鋼琴家趙成珍帶著他的新專輯The Wanderer流浪者來到DG Podcast,我也很想知道他都逗留到哪裡流浪來流浪去了。(I am wondering about all his wanderings.)
嗯這句繞口令很棒,哈囉,成珍你好。
豆腐:請勿增加翻譯難度謝謝◉‿◉
Seong-Jin Cho: 嗨,謝謝邀請我來。
Sarah Willis: 很棒的專輯。
Seong-Jin Cho: 噢,謝謝。
Sarah Willis: 你今天是悠閒地一邊到處流浪一邊過來錄音嗎?
Seong-Jin Cho: 呃,其實這裡離我的住處不算太遠,我大概只花了15分鐘。
Sarah Willis: 我們都是柏林人
( SJC:對。 )
住在這座神奇城市感覺如何?
Seong-Jin Cho: 我很喜歡……其實我之前住在巴黎,兩年半前搬來柏林。我覺得柏林更……怎麼說,生活更容易,也比巴黎更國際化?這裡有很多年輕人,我覺得滿舒服的。
Sarah Willis: 食物如何?
Seong-Jin Cho: 我發現不少好餐廳。有很多義式料理,也有亞洲餐廳,像是日本料理、越南菜、中式餐廳……可惜沒什麼韓國料理,我希望可以發掘更多好餐廳。
Sarah Willis: 喔,我住在夏洛滕堡,有一整條街都是亞洲菜,接著有不少韓式料理開張,所以你一定要來附近逛逛。(趙:好。) 恭喜你發行新專輯,專輯標題,顯然是以舒伯特作為品命名,The Wanderer (流浪者)。我們剛才錄開場的時候,一直念成德文發音的[ˈvandərɐ],錄到笑場,這也是專輯名稱的由來。不過你本身也是個流浪者,在世界各地流浪。我覺得音樂家……獨奏家們都是流浪者,不是嗎?你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流吧。
Seong-Jin Cho: 對啊,大致上這樣。但最近,我們也無法……不過我們真的很多差旅,總是在旅行的路上。也許年輕一代,或我們這一代的音樂家,生活也許就像舒伯特的時代一直在流浪。舒伯特的音樂真的有很多私人的情緒在裡面,尤其是他的流浪者,他……
Sarah Willis: 看,你也念[ˈvandərɐ]
ヾ( ╹▽╹ )ノ。(ㅎㅎㅎ)
Seong-Jin Cho: 他就,這首歌明明是關於追求快樂,而曲子卻滿憂鬱的。嗯,我覺得可以在曲子裡找到我和舒伯特的共同點。
Sarah Willis: 巡演的時候,陪伴你的是什麼呢?我在一個很棒的樂團演奏法國號,我們巡演的時候,身邊有很多樂團成員。但你巡演的時候,只有一個人。
Seong-Jin Cho: 如果是獨奏會巡演,我基本上都是一個人。那就……有時候我滿無聊的,因為只有我一個人。但我也滿喜歡自己一個人,因為有更多時間可以思考和放鬆,而且一個人很自在。當然,和樂團演出的時候,我會和樂團團員或其他人一起閒晃,如果是室內樂音樂會,就和合作音樂家一起。
Sarah Willis: 這很有趣啊,不是嗎?因為我們都需要獨處,但當獨處時間太多的時候,我們又不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了,但音樂家似乎都滿需要獨處時間的。音樂會前,我一定需要獨處。巡演的時候,身邊都會被很多人圍繞著,但所有樂團成員在音樂會前的下午都會回到他們各自的休息室,然後靜靜待著,因為這就算是為了晚上音樂會的準備過程了。
但我的職責就只是法國號聲部的其中一個成員,但當你是要開獨奏會的時候,你就必須為整首曲子,包括作曲家本人,他創作時怎麼想的,他想要什麼樣的效果,負完全的責任。那你音樂會當天會怎麼做準備?
Seong-Jin Cho: 我的準備日程還滿單純的,因為實在太單純了,所以我也很好奇其他人的到底都長什麼樣子,像是他們在演出之餘的閒暇時間,例如彩排之後或音樂會開演前都會做什麼。
以我來說,當有和樂團合作的時候,通常音樂會當天的彩排都在早上,然後結束後我就去吃午餐,之後就回飯店房間睡不超過兩個小時的午覺。
Sarah Willis: 那還是睡滿久的欸。
Seong-Jin Cho: 不要睡超過兩個小時,如果音樂會是晚上八點開始,那我就大約五點到音樂廳,如果可以上台準備的話,就接著暖手兩個小時,不然就是去檢查鋼琴的狀況並和調音師溝通,然後我七點半換衣服、八點上台。
Sarah Willis: 聽起來真的很單純呢。但我完全同意你的安排,我覺得演出當天的常規日程應該要很規律,而且我也喜歡那個演出前不受打擾的餘裕,尤其特別喜歡可以藉機在演出當天去好好睡個午覺的那段。
Seong-Jin Cho: 對啊,我做過很多實驗。我之前曾經試著在音樂會前進行大量練習,或者試著在音樂會前睡很久,也試過吃進大量的食物,但沒有一招管用。所以取得適當的平衡對我來說很重要。
Sarah Willis: 你會吃一些特定的食物當秘密武器嗎?就是可以幫助你撐過演前焦慮的那種,例如像是我們法國號就會在緊張的時候吃點香蕉。
Seong-Jin Cho: 我總是很緊張啊,所以其實任何食物對我而言都不會讓我好過一點,但我不會在演前吃肉,因為對我而言負擔太重了,而我又不吃魚,所以我可以吃的大概就是義大利麵或一些飯之類的碳水。
Sarah Willis: 聽起來很棒啊。
Seong-Jin Cho: 所以,我只是想要在演出前吃健康或負擔少一點的食物。
Sarah Willis: 好,聽起來很不錯。
你的新專輯《流浪者》,[ˈvandərɐ],不只是在描繪舒伯特,其實也同時描寫了專輯上另外兩位作曲家:貝爾格和李斯特也曾經歷過的生活型態。為什麼要選這三位作曲家呢?
Seong-Jin Cho: 首先,可能對音樂家而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決定要錄製什麼樣的曲目,但這對我而言還蠻困難的。以我之前在DG錄音的經驗,都是一次專注錄製單一作曲家的作品為主,所以我之前錄過全部都是蕭邦、德布西、或莫札特的專輯。
但這次我想要營造出在聽專輯時,就像是聽場獨奏會一樣的感受,而我覺得這會是很不錯的概念,畢竟某種程度來說,這些作曲家的音樂是有相互連結的。像是李斯特就對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大為激賞,所以他把它改編成了給鋼琴和管弦樂團的版本,而就架構來說,它們也有很多類似之處,像是(舒伯特和李斯特)樂章和樂章之間不間斷,而那所謂的「最後一個樂章」,也都是由賦格開始。同時,它們也都沒有使用很多元素,例如說整體沒有太多個主題樂段,但卻也發展成了偉大的藝術作品,像是貝爾格的奏鳴曲,也只有單一樂章,而他也只利用了簡短又為數不多的主題,再逐步將它們發展開來,這就是它們的共同之處。
就音樂性來說,它們也都挺沉重的,對我來說很浪漫,也有點像是個規模龐大的畫作或高山峻嶺,有些曲子例如蕭邦的前奏曲就比較像童話故事,但這些就像是篇幅龐大的鉅著了。
豆腐:
李斯特有把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改編成鋼琴+交響樂團的版本
然後下面那張圖給各位參考ㄍ
Sarah Willis: 就像是肉和馬鈴薯一樣,需要極大的能量去消化。
(SJC:ㅎㅎㅎ,對)
真的,看你其他的專輯,一聽就知道你會是一直以演奏蕭邦聞名的鋼琴家,畢竟是蕭邦大賽冠軍嘛。我是說,你的蕭邦很棒,專輯也非常動聽。然後你之前也錄過像是德布西,那種比較輕盈空靈的印象主義作品,結果接下來的這張就直接呈現三個大巨頭的厚重大作了。
Seong-Jin Cho: 對,我想是時候吃點牛排了。
Sarah Willis: 但不要在音樂會前吃XDDD
(SJC:音樂會前不要XDDDDDDD)
我一定得說的是,我重新發現了貝爾格的美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不是第二維也納樂派的樂迷,就魏本啊、貝爾格、荀貝格他們。拿到專輯的時候,我就在想「聽起來會怎麼樣呢?」但他聽起來還算有調性,也還滿悅耳的。
Seong-Jin Cho: 是,他是B小調。聽起來是無調性音樂,但他其實是B小調。這曲子對我來說滿有趣的,說實話,我也不是第二維也納樂派的樂迷,像魏本就很難……
Sarah Willis: 我不懂魏本。我努力想搞懂,但真的很難懂,有時候我還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你知道,有時候大家會說這個或那個很棒,但我聽不出來它們到底哪裡好在哪裡。
哇,我在廣播中公然直接承認不懂魏本欸ㄟ( ╹▽╹ )ㄏ。
Seong-Jin Cho: 每次我問作曲家朋友們的時候,他們都會說魏本是天才。
Sarah Willis: 真的,但你喜歡聽嗎?
Seong-Jin Cho: 在音樂廳可以啊,但在我家
就
算了。┐(˵ᓀ ヘᓂ)┌
但總之,我覺得貝爾格的奏鳴曲真的是很棒的作品,當中有非常多變的角色和性格轉換,這便是我覺得它浪漫而神秘的地方。有時候我可以感受到類似華格納的那種沉重緊湊,但有時又是非常輕描淡寫的憂傷,所以它是首構成極為繁雜的作品,而我也認為這正是它的迷人之處。
Sarah Willis: 那你有聽過他的任何一部歌劇作品嗎?
(SJC:有,我聽過Wozzeck)
因為我在播放你彈奏的貝爾格奏鳴曲時,某些片段真的很有歌劇Wozzeck的影子,也可能有一點……但不是那麼多的歌劇Lulu的色彩在裡面,但裡面真的有不少Wozzeck的相似樂段。
Seong-Jin Cho: 對,真的。
Sarah Willis: 這曲子很棒,很高興你喜歡,還介紹給我。
再來是李斯特。李斯特就很有趣了,他受到流浪者幻想曲影響,但改編成了音符更多的版本。李斯特以他的大手聞名,他的手,我記得從手腕根部到中指有19.6公分。我剛剛快速掃了一下你的手,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麼長呢?身為鋼琴家,彈李斯特的時候,到底是該有一雙大手,還是要能快速移動的手?這種迷思…像拉赫曼尼諾夫也以大手聞名。你覺得你需要……不對,你已經錄完了,你不一定需要擁有一雙大手,但你覺得有差嗎?
Seong-Jin Cho: 其實,有時候我希望手小一點,有時候希望手大一點,所以我也不知道手的理想演奏尺寸是什麼。
Sarah Willis: 啊,其實沒關係,反正你自己已經有一雙可以控制得爐火純青的手了。
Seong-Jin Cho: 李斯特奏鳴曲,當然,技術上很困難,但音樂上,也很深沉,我之前講過,這不是童話故事。他試著用一首奏鳴曲介紹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可以聽到人的各種情緒,像是愛與死亡,時而幽默輕鬆,時而哀愁抒情,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在這首曲子裡。全曲長大約30分鐘,但對我來說感覺沒那麼久,好像才15分鐘,結構上來看 ,寫得很好,邏輯清晰。嗯,所以我覺得是很棒的曲子。
Sarah Willis: 討論這些作品中和你的音樂呼應的情緒時,請原諒我這麼說,你還很年輕。我查到你之前住巴黎時很喜歡去博物館看畫,你喜歡這類名家名作。那你覺得外在事物和個人日常經驗,哪個更能引發深層情緒?這對藝術家很重要,畢竟這攸關你到底要在自己的靈魂裡承載什麼,再體現在你的音樂之中。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吧?
Seong-Jin Cho: 對啊,博物館收藏的經典畫作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最能真正引發情緒共鳴的還是音樂會和美好偉大的音樂本身。
我們不太可能體驗到所有事情的方方面面,譬如說舒伯特的人生和其他作曲家相比,其實不太開心,又很早就過世,因此我們不太可能百分之百理解他的情緒經歷。但在聽他的音樂時,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可以多理解他的心情那麼一點。音樂對我來說是很棒的體驗,而且讓我明白很多事情。音樂總是能夠感動我,我也從中學到很多。
Sarah Willis: 那你演出流浪者幻想曲的時候是什麼情緒呢?
Seong-Jin Cho: 第一樂章,一個相對性格外放的樂章,充滿自信且很有戲劇效果,我總是想像著一位想要征服世界的年輕人,充滿信心。
第二樂章就和他早前的藝術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 D. 489)的主題更有關。最後,他用一模一樣的主題、一模一樣的旋律,探討追尋快樂的路程。這是關於快樂的主題,試圖尋找快樂的過程,這是他在音樂中一直想表達的。所以第二樂章會很私密、很個人、人性化。第三樂章像華爾茲,所以我想像⋯⋯
Sarah Willis: 你會跳舞嗎?
Seong-Jin Cho: 不會…(˵ᓀ ▽ᓂ˵)
……所以我覺得第三樂章就像傳統維也納的圓舞曲,或蘭德勒舞曲之類的曲風。
Sarah Willis: 太美好了。
我對你錄音的一些狀況也有好奇的地方,因為我自己在錄音的時候,很少會有只有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常常是演奏一小段之後,所有樂團成員走進包廂裡一起幫忙聽。
所以如果你獨自錄音,類似這種獨奏的唱片,誰會給你意見?有人會陪同錄音嗎?還是都依靠錄音工程師?或是你的經紀人?你媽媽會跟你一起嗎?誰會告訴你例如「這段很好」的類似建議?或是你全靠自己的直覺?
Seong-Jin Cho: 對我來說,錄音和現場音樂會完全不同。而且老實說,錄音對我來說更難,因為我需要一點緊張感,有時候來點壓力,能讓我彈得更好。所以錄這張專輯時,大概是花了四天來錄流浪者和貝爾格奏鳴曲,這些都是在柏林錄的音。最後一天,我的製作人邀請了大概二十、三十人進錄音室,然後我就像獨奏會一樣一次把所有曲目彈完,而聽眾也沒有在曲子結束後鼓掌,最終那是效果最好的版本,所以我決定用它為底本再去作編修。
Sarah Willis: 這感覺很棒,所以你需要這種現場音樂會的演出體驗。
Seong-Jin Cho: 對啊,某種程度來說這樣很有幫助。
Sarah Willis: 那你在整個新冠肺炎的封城期間過得如何?柏林算是逐漸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了,嗯應該說是另一種新的「正常」,但當你無法獲得現場演出的體驗,而真的只能在家獨自練琴時,你又如何自處?
Seong-Jin Cho: 在參加完蕭邦大賽之後,我本來都一直在四處奔波巡演的路上。直到最近這波疫情。起初,我本來為能夠連續兩週以上待在家裡而感到高興,因為自2015年之後,好久沒有這樣過了。但之後我就開始擔心一堆事情,例如我的好多朋友,都因此過得很辛苦,甚至直到現在都還一樣,而我也開始擔心我自己,還有整個樂壇的事情……
所以四月的時候,我壓力很大,難以專注,所以練的琴也不多,這種不安就像為了場不知到底何時會進行的大考做準備一樣。所以我就只是看看電影、電視節目、YouTube,然後聽很多音樂,當然也會彈彈琴,但有趣的是,我並不是有目的性地在「練琴」,就只是隨性彈彈。例如某天,我想彈完全本的巴赫組曲,於是我就整本視奏過去,純粹為自己開心而已,這種餘裕是我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的,所以算是非常有趣。
Sarah Willis: 但最近你又重回音樂會的舞台了。我知道你最近才剛彈完了幾場室內樂音樂會,你在原先不知道曲目是什麼的情況下,臨時去代打救場Sol Gabetta主辦的音樂節的音樂會,真是表現得太傑出了!
那回到舞台上的感覺如何?雖然當時開放入場的觀眾不多,但重回觀眾眼前的感覺怎麼樣?
豆腐:
他去代打ㄉ
是在瑞士ㄉSolsberg Festival
https://www.solsberg.ch/en/
演出時間是2020.06.26 (五)
根據訪談,應該是22號禮拜一接到電話,23號出發去蘇黎世。
Seong-Jin Cho: 我必須說,那真的是很令人興奮的一個禮拜。
當時…應該是個星期一的大概晚上九點左右,我接到了Christopher Müller的電話,他同時也是瑞士Gstaad音樂節主辦人,他當時問我「成珍你有彈過貝多芬Op. 11和Op. 38三重奏嗎?」
幸運的是,我發現我的琴房裡有一本貝多芬三重奏,但我仔細看了之後,發現Op. 11是在第一冊, Op. 38是在第三冊,而我手上只有第二冊XDDDDDDDD
Sarah Willis: 但你還是答應下去,也準備動身了。
Seong-Jin Cho: 然後我就去YouTube聽,覺得沒有很難,就跟他說「我應該可以」,所以我就傳了訊息給我的經紀人,他們也很高興,因為我們的合作音樂家包含豎笛家Sabine Meyer,她也屬於我的經紀人Katie Schmidt旗下。
所以我隔天早上就去Dussmann書店買譜,而音樂會是在禮拜五,所以我想要禮拜四早上從柏林出發,但他們希望我禮拜三就到,因為當週有不少柏林飛往蘇黎世的班機被取消,所以主辦很擔心,偏偏禮拜三的飛機都已經訂不到位置了,所以我只能禮拜二晚上就出發飛過去,當下就得開始整理行李了XDDDD
豆腐:
Dussmann書店可說是柏林最大的文化百貨,貨件很齊全,根本古典樂人挖寶聖地
這樣以後有機會去柏林ㄉ時候,大家就知道可以去哪裡踩點ㄌ齁XD
附上書店官網↓
https://www.kulturkaufhaus.de/
地址:Friedrichstraße 90, 10117 Berlin, Germany
Sarah Willis: 但在久久不能打包行李外出之後,這樣的感覺不是很好嗎?
Seong-Jin Cho: 對啊,這感覺有夠奇妙的,其實打包所花的時間也沒有很久,因為其實大部分的東西本來就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畢竟那時不用整天到處奔波。
所以我將近半夜的時候飛到那裡,然後就只剩禮拜三和禮拜四可以練了,結果….我就開始…緊張了…….
因為曲子真的沒有那麼容易XDDDDDDD
Sarah Willis: 喔那當然不會很簡單啊
Seong-Jin Cho: 尤其是Op. 38…那本來是貝多芬的另一首九重奏作品(Op. 20),而貝多芬把它縮編成三重奏的形式,而我身為鋼琴家,就得彈出所有其他木管演奏者們本來要吹的音XD
感受一下
趙成珍之崩潰.mp4
(誤
Sarah Willis: 但能重回有觀眾的現場音樂會,感覺如何?你有發現你最想念的部分是什麼嗎?
我的意思是,我們當然都很想念可以現場演出的時光,但我真的必須說的是,記得有一次我們舉辦了一場法國號四重奏的小型音樂會,當時只有20個聽眾,但當最後他們鼓掌時,我整個差點哭出來,因為我已經快要忘記這種有人當場對你的付出給予正面回饋的感覺了。
Seong-Jin Cho: 這很重要。我真的意識到了現場演出的必要性,雖然線上音樂會現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至少我需要觀眾和現場演出所能帶給我的那種能量和悸動,因為這簡直已經是支持我活下去的理由了。可能我太過習慣或太過喜歡在台上的感覺,疫情這段時間真的很讓我懷念之前的時光,所以我以前不能上台的時候真的很不快樂,但現在我的心情已經不是快樂能足以形容的了。
Sarah Willis: 我們柏林愛樂和Simon Rattle爵士之前和你也一起展開過幾場美好的巡演,一開始先在柏林演出,但後來巡迴到亞洲的時候,尤其是在韓國,我還記得在你踏出舞台門時底下觀眾的尖叫聲,感覺就像是偶像明星一樣。
我日本的朋友Midori就真的說過,你的長相很像韓國男團的「主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確切形容,但你的粉絲聲量是真的蠻驚人的。
Seong-Jin Cho: 呃…我不覺得自己長得像男團成員……我很抱歉……
Sarah Willis: 沒有啦,這真的是稱讚!
但我剛的意思是,這樣很棒,我覺得在亞洲,古典樂的瘋狂忠實樂迷似乎都比較年輕,除了韓國,台灣的觀眾年齡層似乎也比較年輕,而我也很好奇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先問你同意確實有這個現象嗎?
(SJC:同意)
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Seong-Jin Cho: 我覺得尤其是韓國聽眾,真的都頗年輕,而且根據我自己的感受和見聞,他們是真的很熱愛古典音樂,我雖然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背後的原因,但某種程度來說,古典音樂似乎對韓國人來說就是有種吸引力。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還小的時候,那時學樂器就已經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了,此外,我們也總是可以聽到一些有名的古典音樂家的相關資訊,像是指揮家鄭明勳和女高音曹秀美,當我們接收到他們的相關消息的時候,也就會學到古典樂的相關資訊。
我不確定現在如何,但當我還是個小朋友的時候,古典樂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
Sarah Willis: 現在他們會討論一個叫趙成珍的人了
(SJC:我…我不知道哈哈哈)
我當時有看到守候在演職人員出入口外的女性樂迷們,我也知道你在那裡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而且我覺得可以吸引到更年輕的聽眾是件很美好的事,也真心期待可以再到韓國巡演,我想你一定也這麼認為。
你會很期待回到以前的巡演日常,還是你比較享受一個人在家的寧靜獨處時光?
Seong-Jin Cho: 當然,我想要再次站上舞台演奏。
我原本七月要在韓國演出,但目前延期了,而我們目前還在喬今年的檔期,因為韓國現在的情況比起許多國家來說,已經相對沒那麼糟了,即使目前還有些限制聽眾人數之類的防疫措施,我還是很期待能趕快回到韓國演出。
Sarah Willis: 對啊,我們柏林愛樂裡的團員們也都這麼說,希望我們能再次來到韓國,也希望你能再次回來和我們一起合作,在舞台上一起演出。
也恭喜你發表新唱片,整體聽起來真的是一大享受。我以前也曾經練過鋼琴,其實,我本來也想成為職業鋼琴家,但需要另一個副修樂器,於是我選了法國號。但一接觸到法國號之後,我發現我演奏它的能力比鋼琴演奏能力好多了。
通常我們的podcast最後……有一個叫做「法國號挑戰」的環節,然後我……欸你不要看起來那麼害怕啦,在疫情期間,我不會逼你吹我的法國號的,所以這次我們反過來,不如你來指定我吹奏某段你常聽的法國號片段。
例如說,在你演奏的任一首鋼琴協奏曲中,裡面有哪個法國號片段是你最怕聽到的?畢竟你知道法國號還蠻常可能毀掉整首曲子的XDD
Seong-Jin Cho: 其實,我每次彈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都很緊張,彈第一個和弦之前的那段樂團開場……
Sarah Willis: 我懂。現在我要拿起法國號,試著讓你不要緊張,這是你給我的挑戰。本日挑戰是「試著吹出不令趙成珍緊張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開場」。
(Sarah吹奏那個一不小心就會爆掉的柴一鋼協開場,但畢竟柏林愛樂還是柏林愛樂,人家是不會輕易爆ㄉ)
Sarah Willis:
換你了。碰碰碰碰(唱接下來的鋼琴和弦們)
下次,我們錄另外一集podcast的時候,我會讓你吹這段。你的挑戰是吹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開場。封城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你知道可以做什麼了,可以練練法國號XDDDDDD。
成珍,謝謝你來上節目,和你聊天很開心,希望很快再見面。
Seong-Jin Cho: 好啊,謝謝邀請我來。
Sarah Willis: 謝謝今天收聽的大家。我是Sarah Willis,期待下次再度光臨Deutsche Grammophon國際版Podcast,先拜拜囉。
-fin-
逐字稿:sonix.ai
逐字稿校對:S & 豆腐
翻譯:豆腐 & S
苦工系關種連結